2022-05-31 20:58:43

摘  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掌握着学校领导和管理权,是学校教育成效高低的关键。国际上19世纪末以来的学校管理课程的发展深刻影响着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香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拟任校长、新入职校长和在职校长,其培训课程管理由香港教育局提供理论架构。其培训特点有:培训模式灵活多变;社会多方共同培训校长;甄选大学参与校长培训;善用公共资源,分担培训费用。展望新时代的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加强对在职校长的专业支持,强化校长工作考绩与个人专业发展的联系,鼓励校长持续专业进修,持续加强对香港校长的国史及国民教育。

关键词: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领导能力;专业发展

 

言: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全球经济渐趋一体与知识型经济的形成,促使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社会培育出合适的人才。所谓合适的人才,一般而言需要具备明辨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运用信息科技的能力,以及阅读、数学、沟通、领袖素质等基础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育与学校的课程、教学与评价等紧密相关,因此,学校需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社会转变和学生需要,并不断完善其学与教的过程。校长是学校教育的领导者,是学校教育成效高低的关键,在落实21世纪学校教育目标的工作上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校长在变革管理、策划发展及课程规划方面须肩负新的领导责任。这意味着社会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学校领导培训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校领导和社会人才。

香港中小学教育在国际上被认为是一个高效能的教育系统,[3]历年来香港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中的评分都名列前茅。[4-6]香港教育之所以表现优异,除了因为教育政策及教育资源分配得当外,校长及教师高质素的专业发展培训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应对21世纪学校教育发展需要之际,教育当局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校长培训制度以提升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在香港小学校长的培训需要和专业学习方面,胡少伟等人认为应多参考国际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小学校长的培训和专业学习。[7]事实上,发达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育制度,都是以培养专业化的校长为原则,从专业化的内涵去勾勒出培育课程的架构。[8-9]基于此,笔者尝试分析香港学校校长培训制度,以期为新时代学校领导培训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学校领导培训课程的发展历程

学校管理课程的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末的美国。Joseph Murphy在1992年出版的著作中把学校管理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00年前的学校管理意识萌芽期,1900—1945年的约定俗成期,1946—1985年的科学管理期,以及1986年后的辩证期。[10]1875年密西根大学首次在大学课程中提供有关学校管理的单元,由William Payne任教。Payne著有第一本有关学校行政的书Chapters on School Supervision。当时课堂的教学形式以讲授法为主,亦强调在职学习。[10-11]时至1900—1945年,学校领导的角色随着社会发展趋势而转变,这时大学提供与学校管理有关的科目逐渐增多,数目足以独立成为主修科目,而学习内容则以实务为主,包括行政、财务、物业管理和日常运作等。1946—1985年,美国工商业发展迅速,社会崇尚科学,学校管理被视为一门应用科学。[11-12]此时亦是学校管理学科走向理论化、学术化及专业化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学校领导培训遭到抨击,批评者认为学校学科欠缺统一的知识体系、学习内容与工作所需不符、太依赖传统的理论和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不是以实务为本等。有关机构和学者纷纷以此展开研究,目标是重新为学校领导角色定位并重新编写有效的课程。国家教育行政政策委员会(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NPBEA)的建议书《改善学校行政人员的准备:改革议程》提出,学校管理课程改革的方向主张以临床经验(clinical experience)为学习模式,加强实习元素。[13]1996年出版的《洲际学校领导许可联盟》(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hip Licensure Consortium,ISLLC)是首份有关学校管理的国家政策标准,2003年,约有40个州采纳ISLLC制定课程设计、课程认证和学校领导的考职等标准。部分州对学校领导有认证的规定,而校长和校区首长的入职要求需要修读有关学校领导行政课程并完成基本课时。

1992年,Murphy对校长培训课程提出多方面的建议,包括鼓励办学单位与其他学校、教育部门、大学、专业团体等合办课程,让学员参与培训课程的开发,兼顾课程的学术性及应用性,选择能融会贯通有关科目知识的学者担任培训导师。[14]2000年,Lauder提出多项校长培训课程发展趋势,包括课程要与学校领导工作要求相符,宜采用分组学习模式,建立清晰绩效标准,给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并分析需求,安排实习机会和发展评核技能,注重训练学员反思、课程检讨及自我完善等能力的发展。[15]此外,Lauder认为以实习为主的学习资源及师徒制是评估课程的重要元素。2007年,Darling-Hammond等人概括了各具代表性的校长预备课程,发现这些课程全面而有连贯性,与国家准则相符,注重课程与教学方面的领导及学校的改善,且采用以学员为中心的指导方式;教学法既是多元的、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又能引发学校反思,如问题导向学习、行动研究、实地研究、日记及学习历程作品集、集录回馈,和学员本人、同行和导师的评估。导师皆为本学科的专家,且都是教学或学校行政经验的行家,即由专业校长带领的师徒制以提供咨询,以学界模式为学员提供社群和专业支持等。此外,校长预备课程接收学员也十分严谨且要求明确,邀请有潜质的专业教师进修,为他们未来的校长生涯开展课程学习。此类课程又能为学员设计并提供行政方面的实习机会,学员在体验领导工作职责的同时,又能持续得到资深退休校长的指导。[16]2008年,Wildy与Clarke建议提升校长的适应能力和沟通技巧,并增设认识小区文化及教育体系的增润课程。[17]

2013年,Scott与Webber综合了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paration of Principals (ISPP)过往的研究结果,总括了五项学校领导预备课程的原则,包括学校领导是专业职业、应以体验为主的领导培育、建立忠诚的能力、平衡企业式发展和教育责任及压力处理。[18]2018年,Slater等人建议学校领导课程应有常规化的政策,但课程不能采用统一编制标准,不同地方的课程可用不同的模式;课程的框架也要取得平衡,例如教学领导、财务管理等。除执行政策之外,学生和教师的缺席、工会问题、缺乏资源等亦是个别地区学校领导所遇到的困难,校长需要学习处理方法。在实践方面,学校领导要清晰知道其要承担的诸如企业家、专业人士及教育行政领导等多重角色。校长也要意识到社会、政治和经济如何影响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做出改变。[19]因此,道德伦理和社会公义等都是学校领导需要掌握的课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学校领导培训课程的发展历程见表1。

表1 学校领导培训课程的发展历程

1.jpg


二、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现状

根据香港教育署2002年公布的《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指引》[20],香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大致分为拟任校长、新入职校长和在职校长三个阶段。其理念架构如图1所示。

2.jpg

图1 香港中小学校长持续专业发展的理念架构

(一)拟任校长阶段

从2004年9月1日起,香港中小学的新入职校长须获得校长资格认证。从2010年9月1日开始,香港教育局(以下简称“教育局”)进一步严格认证资格,拟任校长除具有最少五年教学经验外,还须持有认可师资培训资历(1)师资培训的资历包括香港的教师证书、香港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证书、香港教育学士或同等学力,方可申请参与以两年为限的校长资格认证程序。该认证程序包括三部分:专业发展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NA)、拟任校长课程(Preparation for Principalship Course for Aspiring Principals)与专业发展资料册(Portfolio)。[21]

1.专业发展需要分析

专业发展需要分析旨在帮助拟任校长评估自己是否适合担任校长,是认定他们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的基础,藉此提升其领导能力。此项目由教育局委托师资培训大学(2)师资培训大学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以下简称“大学”)负责,对拟任校长进行为期一天、为时约9小时的“Discus”性格分析、反思及规划,初步评估拟任校长行为调适、长处、短处、沟通作风、作决策、组织和规划、激励、管理作风、所需之管理作风等性向及专业发展需求。

2.拟任校长课程

拟任校长课程旨在协助拟任校长理解并掌握学校领导的六大范畴才能。此课程也是由教育局委托大学开办的为期半年约100课时的课程,内容包括策略方向及政策环境、学与教及课程、教师专业成长及发展、员工及资源管理、质素保证及问责、对外沟通及联系六方面。与此同时,拟任校长要在大学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教育行动研究。

3.专业发展资料册

专业发展资料册则要求拟任校长结合上述两项要求以及学校情境、个人教育愿景和理念等,为自己编制一份基于实证的专业发展资料册,内容须包括以下四大部分:陈述个人的教育愿景、工作/课程学习的经验、对就读“拟任校长课程”时的行动研究进行反思以及总结。

拟任校长符合学校工作经验和学历要求,并在两年内完成上述三个认证程序后,便可以向教育局申请校长资格认证。具备相关认证的校长便可以向办学团体/校董会申请校长职位,最终须获教育局常任秘书长审批确认。

(二)新入职校长阶段(入职后前两年)

新校长入职后的前两年,教育局联同大学持续为新任校长提供特定课程(表2),此部分学习受到教育当局和相关大学的严格监察,新任校长必须参加。至于要求新任校长参加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和编写个人持续专业发展资料册,并由办学团体/校董会监察执行,此乃属建议性措施而已,取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校董会或校监对校长的专业监察。教育局及大学合力为新任校长提供的特定课程包括入职课程、有系统的支援课程与校长领导研习班三个部分。

表2 新任校长特定专业发展课程概览[22]

3.jpg

首先,由教育局主办的新任校长入职课程,内容以学校行政及发展为中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6篇14个课题,分别是:学校行政管理概览,教师注册及相关事宜,资助学校则例,校本管理政策与法团校董会的运作,中小学资助则例(简介、拨款种类及聘用事宜),员工请假、聘任和终止合约事宜,教职员请假及聘任的经验和个案分享,学生内地交流计划简介,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享,全校范围的辅导及训导,防止学童自杀,全校参与模式的融合教育,学校投诉的处理,学校领导的学习圈活动。第二部分包括11篇15个课题,分别是:在学校行政使用信息科技、采购的运作与程序、学校财务审计、学校财务管理、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问题、员工团队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教育研讨会、以评估数据提升学与教、校舍大修/紧急维修、学校危机处理、学校与媒体关系、雇用条例简介、个人私隐条例、教育机会公平(防止性别、残疾、家庭地位和种族歧视)、学校领导的学习圈活动。[22]

其次,由教育局委托大学承办的有系统的支持课程,将提供导师支持及协助建立校长网络。课程内容包括与学校相关的法律事宜、有效的财政管理、处理表现不良员工和员工不良行为、学校危机处理、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教育和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非教育范畴的出色领导等六个方面。与此同时,大学也会为新任校长安排一系列学校探访活动,以及在资深校长的带领下让新任校长进行学校互访和同行交流。

此外,由教育局主办的三天“校外评核人员课程”培训,则是教导新任校长如何做好校内自我评估工作,并引领新任校长以校外评核人员的身份,对学校发展的“管理与组织、学与教、校风及学生支援、学生表现”四大范畴进行实证为本的评核,从而增强新任校长领导与管治的意识和能力。新任校长完成有关培训后,将有机会应用所学,于入职后的第三年起联同教育局的评核人员进入他校进行为期约一周的驻校评核。

再次,教育局也会委托内地的师范大学(3)“中学校长研习班”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小学校长研习班”则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2018年起中小学合并开班,改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统一承办。承办为期一周的校长领导研习班,课程内容涉及教育及非教育范畴,藉以开阔新任校长的视野及提升其学校领导能力,并加强对内地的认识和了解。

(三)在职校长阶段(入职后第三年起)

校长入职后第三年起,教育局提出要持续支持校长发展和校长须自我发展的概念。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局一方面联同大学等机构持续为校长提供各类型专业讲座/工作坊等,让校长自由报名参加。另一方面,教育局则提醒校长要不断自我完善,并进一步对在职校长提出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建议,要求办学团体/校董会监察执行和支持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有关建议只供参考,执行与否关键在于校长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校董会或校监对校长的监察意识和能力。


三、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特点

香港之所以有优质的学校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具备一套高效的校长培训方案和拥有一批优秀的学校领导——校长。总体而言,由拟任校长到新入职校长,再到在职校长阶段,香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校长课程结构和培训内容严谨且切合实际,培训模式则灵活多变。课程结构系统化,由十分严谨到具有弹性;课程内容也以改善学校为目标,并由强调理论过渡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模式多样化,由注重个体学习逐渐转化为个体与社群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由强调理论讲授到着重体验学习。这样的课程安排既能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照顾不同学习能力的校长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能确保所培训出来的校长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并胜任日常的学校领导工作。

其二,社会多方参与,共同培训校长。教育局、大学、办学团体/校董会以至界别以外的社会人士/机构等高度参与校长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校长领导经验日积月累,教育局、大学对校长的培训和专业发展之支持及监察角色逐渐淡化,办学团体/校董会对校长持续专业发展的监察和支持角色相应增强,而校长则更多地被鼓励主动学习。这正体现出香港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并且积极通过外部干预推动校长专业发展的特点。与此同时,又突出香港教育权力下放、校本管理的特色。

其三,鼓励竞争,甄选大学参与校长培训。香港本地大学是通过投标方式,向教育局争取开办拟任校长和新任校长培训课程,而教育局则根据大学的培训经验、能力和收费水平等指标,决定由哪一所大学承办相关课程,并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监察。这种承办校长培训课程的方式能保证师资质量,确保培训工作可以在大学之间的良性竞争中持续完善和提升。

其四,善用公共资源,分担培训费用。拟任校长参加需要分析、报读拟任校长课程乃至申请校长资格认证,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拟任校长追求个人事业发展的意向,因此他们须在拟任校长阶段自行承担相当部分的培训费用。到新入职及在职校长阶段,校长们已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教育局会向他们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以确保香港社会能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校长。换言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校长培训的财务承担将逐渐增加,而校长接受专业培训的财务承担则相应减少,这正体现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的思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香港已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校长培训方案。香港中小学拟任校长自2004年起都要先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取得校长资格认证后方能上任,这能充分保证校长到任时已具备良好的素质。而新任校长在入职初期就能得到适时的支持和同行互助,使他们在事业的初期就能得到恰当的助力,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更能事半功倍。入职后的第三年起,校长则有机会通过实践学习和社会服务等方式,持续专业发展。此外,多方参与、共同培训、形式多元、弹性培训也确保了香港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模式能够全面地照顾不同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使新时代的香港中小学校长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带领学校良性发展。


四、对新时代香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展望

虽然香港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校长培训方案,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急速发展,香港的教育系统亦须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地做出调整,而其中的领头羊便是校长。为此,社会各方仍须积极创造条件,合力提升校长的学校领导能力。

第一,教育当局和师训大学宜加强对在职校长的专业支持,让校长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有足够的机会或空间参加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例如教育当局可以参考新加坡的经验,积极组织或资助校长出国考察和到内地学习,以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经验。而师训大学也可积极邀请校长挂职和参与教育调研,或提供短期借调体验学习的机会,让校长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此外,教育当局也可考虑以五年为单位,定期安排校长以休教研修的方式进行专业学习。这样便能促进校长与时俱进、持续更新知识,提升其学校领导能力。

第二,办学团体/校董会宜建立机制,强化校长工作考绩与个人专业发展的联系。因为随着校长任期的增加,持续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亦会逐步提升。而一般学校都缺乏相关的监察和支持机制,未能有效地确保校长持续专业发展能自觉且有效地进行,因此建议办学团体/校董会优化现行的做法,完善校长的工作评价制度,建立校长工作绩效与个人持续专业发展的联系机制。

第三,教育当局应调整当前校长的薪酬制度,鼓励校长持续专业进修。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以考虑以调升薪级点的形式,鼓励校长修读与教育相关的博士学位,从而提升教育领导能力;又或者应积极修订现行以学校开班数目来厘定校长薪酬等级的做法,以鼓励校长在少子化的社会环境下持续提升领导能力,进一步追求个人事业与学校事业的同步发展。

第四,教育当局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持续加强对香港校长的国史及国民教育。基于香港特殊的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很多校长对国史和国情的认识未必全面而客观,甚或出现偏差。而现行香港校长培训课程或专业活动中,也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一节涉及公民及国民教育,实属不足。因此教育当局应在未来的校长培训课程中加强对拟任、新入职及在职校长的国学、国情、国史及国民教育,并定期组织香港、内地及其他地区的校长互访和跟岗学习,共同探求德育及国民教育的良方。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有关措施应逐步推广至副校长培训课程中,以提升未来及现职校长对相关教育范畴的领导意识和专业能力。

诚如顾明远教授所言:“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坚持和平,还是战胜贫困、改善环境,都要依靠教育培养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23]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学校教育是关键,而当中的灵魂人物便是校长。[24]因此只有重视本地校长培训工作,持续优化校长培训方案,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校长的领导水平。这也将确保香港在面向新时代的校长培训模式和策略上能够领先同业,而培训成果则能够贡献社会、国家以至世界。

 

参考文献

[1]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Learning to Learn: The Way Forward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R/OL].[2020-11-05].https://www.edb.gov.hk/en/curriculum-development/cs-curriculum-doc-report/wf-in-cur/index.html.

[2]DAY C, GU Q,SAMMONS P.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Outcomes: How Successful School Leaders Use Transformational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o Make a Difference[J].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6, 52(2): 221-258.

[3]MARSH C, LEE J C K. Asia’s High Performing Education System: The Case of Hong Kong[M]. New York: Routledge,2014:320-337.

[4]Government of HKSAR. International study shows Hong Kong students’ continue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reading, mathematical and scientific literacy[Z/OL].(2016-12-06)[2020-11-10].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612/06/P2016120600679.htm.

[5]NG N. Hong Kong pupils among world’s best group problem-solvers (but Singapore tops the chart) [Z/OL].[2020-11-10].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education/article/2120897/hong-kong-pupils-among-worlds-best-group-problem-solvers.

[6]OECD. PISA 2015, Results in Focus[EB/OL].[2020-11-09].http://www.oecd.org/pisa/pisa-2015-results-in-focus.pdf.

[7]胡少伟,张勇邦,林碧珠,等.香港小学校长的培训需要及专业学习[J].香港教师中心学报,2016(15):85-99.

[8]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Teaching and School Leadership[Z/OL].[2020-11-10].https://www.education.gov.au/quality-teaching.

[9]BUSH T. Preparing Headteachers in Engl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not Academic Learning[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2013, 41(4): 453-465.

[10]MURPHY J. The landscape of leadership preparation: Reframing the educ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M]. CA: Corwin Press,1992.

[11]BRUNDRETT M.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leadership preparation programmes in England and the USA: a comparative analysis[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2001,29(2):229-245.

[12]SERGIOVANNI T J.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M].Massachusetts:Alyn and Bacon,1991.

[13]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harlottesville, VA.Improving the Prepar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The Reform Agenda[Z].Ruffner Hall:University of Virginia, 1989.

[14]MURPHY J. Recultur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The LSLLC standards ten years out. Paper Prepared for the 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EB/OL].[2020-11-09].http://npbea.org/wp-content/uploads/2017/05/ISLLC_10_years_9-03.pdf.

[15]LAUDER ANN. The new look in principal preparation programs[J]. NASSP Bulletin, 2000, 84(617):23-28.

[16]DARLING-HAMMOND L, LAPOINTE M, MEYERSON D, et al. Preparing school leaders for a changing world: Lessons from exemplary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s[M].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stitute,2007.

[17]WILDY H, CLARKE S. Principals on L-Plates: Rear View Mirror Reflection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8, 46(6): 727-738.

[18]SCOTT S, WEBBER C F. Chapter 5 Principles for principal preparation in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alship: An international guide to principal preparation[J]. Advances i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13, 1(19): 95-122.

[19]SLATER L, GARDUNO M G, et al. Frameworks for principal preparation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Contribu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Principal Preparation (ISPP) [J].Management in Education, 2018, 32(3):126-134.

[20]香港教育署. 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指引[Z].香港:香港教育署,2002.

[21]香港教育局. 教育局通告第1/2018号[A].(档号:EDB(SLPD)/CFP/POL/1),2018.

[22]香港教育局. 新任校长特定专业发展课程概览[R/OL].(2017-08-11)[2020-11-06].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en/teacher/qualification-training-development/development/cpd-principals/materials/August%202017/20170811am_Designated%20Prog%20for%20NAPs.pdf.

[23]顾明远. 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一)[EB/OL].(2017-07-26)[2020-11-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37/201707/t20170726_310114.html.

[24]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新航向:校长领导与学校创新 [M]. 台北:学富文化, 2017.



文章来源:《教师发展研究》2020年第4期

(作者郑志强为香港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老师,黄晶榕为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创知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