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11:08:53

随着香港国安法颁布及2021年初教育局推行国安教育以来,全港学校史无前例地重视起国民教育来。曾有不少业界人士到校与笔者交流时总会问及:何谓有效的国民教育策略?以下,笔者尝试以有限的篇幅,略述三点,供学校参考:

首先,教师身教是国民教育成功的关键。毫无疑问,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很大程度是在进行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即从教师所提供的范例中学习。诚然,“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从。”换言之,教师本身对国家和民族的认识、理解、情感与行为表现,将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并决定了为学生提供什么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因此,教育当局及学校对教师作出政治思想的审查、监察与教导,以及学校对学科教师的选聘与工作分配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缺乏法治意识及家国情怀的教师,一般不适合任教语文、史地等社会及人文学科,也不适合当班主任。

其次,国民教育应多重进路且情理兼备。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背景、经历与能力,对国家和民族自然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是故,学校应最大程度透过不同角度,包括课堂学习(例如史地教育)、实践体验(例如内地交流)、学习氛围(例如升旗仪式),全方位进行国民教育,并发展成为恒常的校园生活,以满足最多学生的教育需要。与此同时,在言教时也应情理兼备,除了从史地、政治、经济、社会、法治和文化等角度讲述香港与内地血脉相连、同属一国的大道理外,更要多叙说能够触动心灵的人民故事,多展示能够打动人心的国家相册。例如发生于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2022年的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两地同胞本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互相帮忙、共度时艰,期间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画面,值得作为教材。

最后,国民教育应平等、开放与客观讨论。当今世界,网络及媒体的话语权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国家主导,而香港又是一个高度资讯开放及言论自由的国际城市,因此,不少心智未成熟的学生根本无法摆脱以西方国家的视角来看待共产党和祖国。教师要扭转这种困局,应持平等、开放与客观的态度和学生讨论国家问题。共产党和祖国做得好的固然要讲,做得不好的也应该批评,更要尝试基于国情并参考国际经验,提出改善建议。换言之,要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教师切忌强调权威和单向灌输,要尽量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代入其中,真切地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全貌,从认识到认同,逐渐培养出与同胞休戚与共的情怀。

诚如内地学者吴鹏2017年在《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一文所言,理想的国民教育应包括三大内容:第一;巩固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第二,构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和对中国公民的身份认同;第三,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的核心要素在于“国家认同”,这是一个“政治—法律—社会”、“历史—文化—地理”的共同体。要落实上述三大内容,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笔者深信关键在于学校。在香港现行校本管理政策下,学校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要是校长和教师都重视及掌握国民教育策略的话,并且能够真诚地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层面,必能在三数年内大大提升香港年轻一代对我国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和国民身份的认识和认同。要是特区政府能够从制度层面为学校营造有利于推行国民教育的环境,尤其是应尽早修例或立法,加强对网络和传媒的规管,必能不再持续让主观或失实的资讯无孔不入地抹黑祖国,荼毒香港学生的心灵,直接衝击学校推行国民教育的努力。这样,香港特区成功推行国民教育便指日可待。



文章来源:《紫荆杂志》

(作者黃晶榕为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创知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