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16:26:00


摘要 :作为澳门唯一一所具有现代治理模式的国际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澳门大学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为发展定位,形成自身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创新型人才;在科研创新上,通过跨研究领域的合作,力争取得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化突破;在社会服务上,致力于推动“碳中和”学科理论与技术进步,促进“碳中和”产业发展,培养多层次“碳中和”专业人才。


成立于1981年的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是澳门唯一一所具有现代治理模式的国际化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自2014年8月正式迁入位于广东省横琴岛的新校区后,澳大积极响应国家和特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建设目标。2021年底出台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更是五次提及澳大,明确要求高标准建设澳大的产学研示范基地,构建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推动合作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


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澳大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做法?澳大的实践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我刊专访了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一、立足澳大使命,擘画发展蓝图


2021年底,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部署,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澳大正式推出了《澳门大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22至2025/26学年)》(以下简称《澳大发展规划》),作为大学发展纲领和蓝图。


在谈到澳大使命时,宋永华校长介绍,“面向未来,我校的愿景是: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为发展定位,通过以学生为本的优质教育、具国际影响力的重点研究,以及高水平的社会服务,矢志成为一所国际公认的卓越大学。我校希望进一步发挥大学的功能,提升澳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及国家科教发展”。《澳大发展规划》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多个方面。


在科学研究方面,澳大以问题导向、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知识转化为发展策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以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目标,部署科研战略布局,持续建设更多面向国家、区域需求的重大科研平台。澳大重要科研领域涵盖了中医药、微电子、智慧城市物联网、精准医学、先进材料、区域海洋、认知与脑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


在产学研合作发展方面,澳大配合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大湾区需求,聚焦大健康、高新技术、现代金融、文化会展商贸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三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作用,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从创新、服务、管理、培育、实践等维度构建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体系。其中,澳大重点建设布局在横琴深度合作区的澳大横琴产学研示范基地,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高校、企业等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致力创造更多科研成果和推动成果转化。


在社会服务方面,澳大首要服务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落实“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澳大持续搭建更多立足澳门的社会服务平台,从“推动‘一国两制’创新研究”“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打造高端智库”“助力澳门落实发展定位”“推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升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发挥澳大优势,培育创新人才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创新型人才,服务澳门、国家及世界发展”是澳大的育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面,澳大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做法。


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澳大首先透过通识教育,重点做好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历史文化等通识教学;在社群教育方面,澳大构建住宿式书院全人教育平台,重点培养学生公民责任心、全球竞争力、知识整合能力、团队协作、服务与领导、文化参与、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建设,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就此,宋校长分享了近年来的创新做法:“我校通过书院与学院的合作,开展‘优苗教员培训课程’,重点培养本地学生成为宪法与基本法的推广大使。我校也十分注重在校园营造家国情怀教育氛围,包括成立澳大国旗队,积极推动国旗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多种形式到内地实地参观、交流和实习。”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方面,澳大重点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一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校园环境;二是协同学院与书院的全人教育体系;三是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澳大在全球范围内聘用名师,从而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国际化教研队伍,大部分课程以英语授课等。澳大构建国际化发展战略框架,不断巩固提升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宋校长着重介绍了国际化合作重点:“我校对焦英语系和葡语系国家,积极挖掘具备潜力的教育和研究合作领域,推出更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并透过各类型的交流合作项目和海外交流奖学金等措施,推动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学习。”澳大与内地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也愈趋深入和多元,除了推动落实更多高水平的双联培养项目,也与内地不同高校和机构开展了非常多研习、交流、竞赛等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澳大透过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中心,把大学优秀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具备产业化潜力的项目转化到实际应用,大力培育年轻创新创业人才,为他们普及更多工商财税法等范畴的基础知识,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及讲座,并积极组织和鼓励他们参与国内外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活动。近年澳大学生团队也在多个比赛中斩获佳绩。此外,澳大挖掘推动更多具备潜质的创业项目入驻并提供孵化指导,对接更多大湾区创投资源以支持大学创业项目。


三、创新科学研究,力争国际一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更好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澳大近年来加强科学研究前沿布局。据宋校长介绍,“澳大于2016年设立协同创新研究院,致力促进跨学科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学研合作。2019年协同创新研究院开启确立数据科学、认知与脑科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个交叉学科领域,希望通过跨研究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建设,力争取得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及产业化突破,速成从样品到产品的转化”。


澳大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专注于计算智能算法、视觉和模式识别、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机器翻译、人类语言技术、自然语言处理、人机通讯、无人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等研究。2019年,澳大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2021年,粤港澳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澳大持续搭建和完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人员队伍,并与合作企业联合申请具有高商业价值的专利。


澳大的数据科学研究中心通过进行各项跨领域的数据研究,推动深度知识探索并建立预测机制与模型,引导数据科学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层面。2019年,开设“理学硕士学位——数据科学课程”,由澳大七个学院分别提供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与市场营销分析、金融科技、数据战略与合规管理、精准医疗、智慧政务、计算语言学及教学分析等在内的专业领域供学生选择,致力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已开展一系列跨学科课题及研究,亦积极开展对跨境数据流动的制度与深度学习计算平台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澳大的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透过利用不同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脑科学研究和教学支持。研究中心设立了“脑影像”“脑干预”“认知与行为测查”“高性能计算”四个研究平台,实现基于脑影像、眼动、行为、生理、临床等在内的多维大数据的整合。2019年,澳大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设立脑与认知科学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脑影像与脑网络图谱、脑与语言认知、行为成瘾与神经决策、儿童发展、认知老化和脑疾病。此外,澳大已开设“理学硕士学位——认知神经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神经语言学、神经教育学、神经经济学、神经影像学、类脑智能等方面用于探究大脑功能的知识与创新研究方法,培养能够深入理解和整合跨学科研究成果、观点和研究方法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和专业人才。


四、服务“双碳”目标,助力绿色转型


宋校长强调,“澳大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也始终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社会”。如针对近年国家提出的“双碳”目标,澳大开展了系统性的布局和深入的工作,致力于推动“碳中和”学科理论与技术进步,促进“碳中和”产业发展,培养多层次“碳中和”专业人才。


第一,布局“碳中和”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澳大高度重视“碳中和”相关基础科学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平台。其中,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设立“智慧能源研究室”,致力于开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城市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优化与安全防护理论与技术研究;澳大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设立多个物理与材料研究室,开展新能源采集、高密度能量存储、二氧化碳转化、节能材料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此外,还通过交叉学科平台,推动物理、材料、化工、电气等领域学者开展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智慧城市能源体系发展,支撑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第二,与领军能源企业合作,推动“碳中和”产业发展。能源行业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行业,能源企业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澳大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领军能源企业(包括澳门电力、南光石油等澳门本地能源企业,以及南方电网、国家电投集团等大型央企)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利用大学科研成果赋能“碳中和”产业发展。2022年,澳大与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建立“低碳智慧能源电力联合实验室”,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开展“碳中和”领域科技攻关和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助推我国电力能源行业创新发展。


第三,建立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多层次“碳中和”人才。澳大从本科到博士生培养阶段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包括设立应用物理及化学、电机及电脑工程、机电工程、土木及环境工程等多个“碳中和”相关本科专业,并针对“碳中和”目标开设相应的本科生通识及专业课程。2022年澳大新开设“创新材料”硕士课程,致力培养新能源材料相关领域的“碳中和”专项人才。此外,澳大还依托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能源领域高水平研究平台,开设了新能源材料、能源物联网等领域的博士学位课程,培养“碳中和”领域高层次科研与教学人才。


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入中药领域


除了积极服务“双碳”目标,澳大还以更奋进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发展大局。宋校长介绍,“澳大以‘立足澳门,共建湾区,融入国家,走向世界’为发展定位,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大湾区合作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活动交流等方面深度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其中中药创新研发是具有代表性的进展。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在此背景下,“澳大积极配合国家和特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全力支持中药学术研究与科技转化”。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的首个中医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中药质量研究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的中药质量系统研究与创新开发国际合作平台。近年来,实验室持续巩固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领先优势,整合国内外的科研资源,力争形成更多具有影响力和有助于行业发展的原创成果。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优化实验室科研资源分配。


实验室长期聚焦制约中药产业发展和国际拓展的关键环节——中药质量,建立了多学科融合学术团队和领先研究平台,取得了建设性的成绩。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培养中华医药人才800余名。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澳门科技特别奖、澳门自然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等。实验室制定20余项中药国际标准,并主编全球中医药领域的旗舰SCI期刊《中国医刊》(Chinese Medicine),成为中药国际拓展的重要阵地。


此外,实验室还与海内外100多个著名学府和大型药业签署合作协议或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开发国际化中药产品。澳门中药研发中心携手广药集团、片仔癀药业等医药龙头企业,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促进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加快推进经典名方和健康精品等合作项目研发,助力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澳大围绕中药创新研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澳门特区政府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需求日益迫切,着力科学转化、服务澳门产业,成为实验室新的历史使命。随着“澳门中药研发中心”和“澳门中药检测中心”的逐步建设,澳大将形成中药科技创新、研发转化和质量检定的“一核两翼”架构,将在经典名方、健康精品、创新药物三个不同层次加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加强平台辐射,持续开展中药国际标准制定、举办中药产业与学术交流会议、提升旗舰期刊《中国医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澳门在中药领域的国际示范作用。


六、紧抓发展机遇,面向世界发展


澳大紧抓深合区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澳大对澳门以及深合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科研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发展方面,澳大于2019年3年依托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在横琴建设澳大在大湾区的首个产学研示范基地。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现在有三期工程已经完成场地建设,目前正在推进一期的智慧城市、先进材料研发中心产业化项目研发及示范性项目建设;二期的中华医药及转化医学研发中心已进驻项目的设备及人员配置;三期的微电子研发中心新址于2022年5月正式启用。宋校长表达了对产学研示范基地的期待:“依托澳大横琴产学研示范基地,我校希望能有效整合澳门与内地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加强与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开展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科研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此外,澳大积极参与由粤港澳政府资助的合作科研项目,与大湾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面向国际前沿联合开展研究项目,引领新兴和交叉学科方向。澳大已参与建设9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在人才培养方面,澳大积极推动与大湾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已开展与华南理工大学的“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五邑大学等开展联合博士生培养计划。同时,澳大与大湾区的高等院校在不同领域也开展了多个长期合作计划。


在对外合作方面,澳大积极参与粤港澳高校联盟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倡议发起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并参与了共27个粤港澳高校联盟下涵盖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和事务类等范畴的专业联盟。宋校长表达了对高校联盟作用的期待:“通过与大湾区高校的合作,我校希望能整合优化大湾区高校的优质教育及科研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澳大也与多家大湾区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发及成果转化,如与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博维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大湾区企业开展高端科研人才培养,包括与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以及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创新高端科研人才协议等。


面向未来,宋校长表示,“澳大将主动担当,进一步拓展在大湾区的合作网络。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探索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在科研合作建设方面,透过重大联盟及合作伙伴,围绕澳大优势和重点研究领域,参与大湾区及合作区重大科研平台的建设;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继续完善成果转化体系,高标准建设澳大产学研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澳大与内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展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所需,追求卓越、推动大学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文章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2年第12期

(作者宋永华系澳门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