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4 11:11:00

第三届港澳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暨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

岭南大学分中心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粤港澳教育合作与发展新路径


image.png


2023年5月21日上午,第三届港澳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暨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成立大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岭南大学林秀梁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广东省教育厅共同指导,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承办、岭南大学协办。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舒刚波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徐凯副部长、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王静娴副主任,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恩科教授,近50位来自香港、澳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有关部门领导依次发表致辞。华南师范大学校长、港澳研究中心主任王恩科教授致欢迎词。他强调,教育是人心回归、保持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途径,港澳教育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内地高校在香港建立的分支研究机构,希望两校能将既有的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转化为切实的协同合作、共建共享;也希望在未来,两家研究中心能紧密对接国家与港澳政策发展需求,共谋教育协同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实现融合发展。 

随后,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教授发表致辞,对分中心的成立和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岭南大学是香港八大名校之一,奉行博雅教育理念,13%的学术成果达到领先世界的水平,具有强劲的学科实力,也向来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注重启发创新创意,造福社会。同时,学校一直非常重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建设,稳步与内地开展合作,在内地的招生名额不断扩大,并且设立奖学金及各类硕士、职业博士文凭课程,鼓励内地学生前来就读。郑国汉校长强调,学校有信心将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建设好。面向未来,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开展港澳教育问题研究,承担起高端智库的重任,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合作交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深度合作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王静娴副主任发表致辞。她表示,与港澳的紧密联系和交流合作,彰显了广东对外开放的战略担当,也汇聚出广东省内生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粤港教育交流蓬勃发展,青少年往来交流频繁。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和教育先行示范区,在未来,广东省将推动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并进一步加强对港澳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的关注力度和支持力度。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徐凯副部长发表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科教兴国战略作出重大部署,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有利于形成高端科创人才集群效应。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建设的重要议题。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的成立正当其时,意义非凡。祖国是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战略机遇下,港澳研究中心将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徐凯副部长强调,港澳研究中心及分中心要立足国情,服务国家港澳研究工作大局,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为构建新型的教育机制体制、为港澳教育的融合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为“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出言献策,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舒刚波副主任发表致辞。他表示,长期以来,香港、澳门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须发挥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事关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关键节点。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内地高校在香港建立的分支研究机构,要从“为谁而设”、“设而为何”、“如何做”三个层面,分析中心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找准前进目标,夯实平台建设,吸纳青年人才,实现科研理论先行、实践创新不断,为做好港澳教育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image.png


随后,大会进行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揭牌仪式。伴随开幕式的完成,大会进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粤港澳教育合作与发展新路径”主题研讨环节。学术研讨会上半场由岭南大学喻宝华教授主持,香港大学原副校长、荣休教授程介明教授,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刘蜀永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教育大学学术及首席副校长李子建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盛兵教授作主旨演讲。学术研讨会下半场由李盛兵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作主旨演讲。

会上,香港大学程介明荣休教授首先围绕“为大湾区教育定位——一个尝试”展开了极具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与讨论。他认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目前,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国际政治形势严峻,思想潮流迎来新一轮革命,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香港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高等教育应当赋予学生多元化、国际化的视野,赋能学生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学生应有的素养,也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程介明教授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同时融入世界发展前沿,创新发展拥抱时代的教育新理念,创造出可羡可学的教育新模式。

岭南大学刘蜀永教授就“加强粤港两地在历史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议题展开了讨论。他表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在这方面,岭南大学已经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例如,2006年岭南大学成立了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长期开展香港史志学术研究,17年来出版了40多种著作。此外,岭南大学通过助力兴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和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进行抗战文物径(即抗战文化遗产线路)可行性研究,推动香港抗日历史知识转移。展望未来,刘蜀永教授表示,粤港两地可以在历史教育方面加强合作。包括:一是两地高校可以通过研讨会、讲座、人员互访等方式,加强中国史和香港史研究交流;二是两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合作开办中国史和香港史文凭课程,培训香港历史教师;三是调查整理粤港两地的爱国主义历史遗址资料;四是组织两地青年参加中国史和香港史的普及推广活动。 

香港教育大学李子建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融合”为主题,探讨了教育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李子建教授从大湾区区域观、人才观、政策观出发,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视角、教育基础和职业教育观、高等教育发展观展开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人才缺口大,高端人才不足,原创性不足、转化率低等问题,应当加强湾区内人才流动,实现共享人才的可能性。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应当设立培训人才的相应对策,包括合作办学、相互承认课程学分、港澳青年内地就读、青少年合作及交流创业就业实习志愿、推动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等方面。基于世界各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比例、产业结构支持、基础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李子建教授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应当增加STEAM学位,强化文化与学术相关学科及与其他学科的协同效应。第二,设立名师工作室,邀请内地、国际专家针对性培训。第三,增加多层次多元化的资助。第四,立足中国,展望世界,将中国元素纳入教育重点,发展我国特色文化教育,并与国际社会分享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聚焦“粤港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话题,探讨了香港内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合作前景。在阐述中国内地区域国别学科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罗林教授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只有以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态出现,改变在现有学科目录中处于“无处安身”的尴尬境地,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打破学科壁垒的束缚势在必行。此外,罗林教授也指出,目前香港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具备地理位置优越、学术研究深入、跨学科研究领域广阔与国际交流平台便捷等四大优势。同时,香港内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具备三大桥梁合作前景,包括搭建起沟通中外的桥梁、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搭建起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三大桥梁,香港内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能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迫切需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并且迎接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

华南师范大学李盛兵教授以“发挥香港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优势作用”为主题,详细讨论了香港的教育优势与及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他指出,香港自1842年开埠以来,特别是回归以来,教育发展很快,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亚太重要教育枢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三高”与“三化”。其中,“三高”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大学水平高和基础教育水平高;“三化”指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教师职业化和国际化。依托“三高”与“三化”,香港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了为国育才、为国家基础研究做贡献、“超级联系人”和打造湾区教育高地的四大重要作用。 

随后,学术探讨进入下半场。北京大学蒋凯教授进行了“历史文化教育与香港青少年家国情怀培养”主题演讲,生动地讲述了郑和、哥伦布和梁启超等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他认为,目前香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仍有待加强。与此同时,蒋凯教授亦指出,香港存在充分联系中西方的优势。各方可通过加强针对香港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家国情怀,传承中国家国情怀的传统和历史,展现中华民族历史和香港发展史风雨同舟的轨迹,通过中国历史文化教育来培养和增进青少年家国情怀。

澳门大学王闯教授创新提出“资源共享——促进湾区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主题观点,并提出了四点详细见解。王闯教授表示,首先,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增设应用技能、交叉学科、数学思维翻转课堂,了解学生长处,帮助学生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教师作为辅助者角色。其次,促进湾区学术合作,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联合进行教育评估。再次,可成立湾区教育联盟,进行资源分享,链接内地与海外的桥梁,获取第一手资讯,建立强大的教师队伍,同时需要充足经费和积极引进先进设备。王闯教授指出,目前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培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教学实习场地、内地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以及资料搜集困难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可积极进行交流和取得合作,以此共创港澳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陈霜叶教授以上海为例,通过丰富的数据及图表阐述了“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与发展的专业内核——系统中层领导力空间与专业能量的跨边界流动”这一主题,认为系统能量的效用不仅是人才的流动,也是实现个体能量的扩散。中间层则是推进改革的缓冲带,不仅可以打破沟通不畅和误解的藩篱来提高效率和表现,还可以调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能量。陈霜叶教授表示,充分发挥系统领导力需要面向教学-学校-区域,推动专业能量的流动与转化,并充分优化顶层设计与跨界实施机制。

华南师范大学马早明教授就“加强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展开了讨论。他表示,加强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可从教师、学生和课程教材三方面入手:在加强教师交流方面,可优化学缘结构、实践实习以及职后培训;在加强学生交流方面,针对大学生和小学生不同群体有不同方式进行交流,但共同之处是可增加交流频次和优化交流地点,港澳学生不仅要参观内地的城市的高楼大厦,还要走进内地美丽乡村;在加强课程教材方面,可从教材编写和教研活动两方面进行协同合作,合作创建教材基地,共同搭建湾区中小学课程框架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香港与内地齐心协力,一同为有效促进粤港教育交流与合作而努力。

随着学术研讨临近尾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秘书长卓泽林教授作总结致辞。他表示,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岭南大学分中心的成立,是华南师范大学与岭南大学深度合作道路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与会专家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深化全方位交流合作、把握机遇助力大湾区与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度论述,进一步证明了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大有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与发展存在一片广阔的天地。面向未来,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和岭南大学分中心也将踏实作为、携手共进,努力打造高端智库,为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探索粤港澳教育合作与发展新路径、探索港澳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image.png